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我院博士后马逸飞以第一作者在《肿瘤免疫治疗杂志》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2/4/5 18:26:38

近日,银河集团9873入口首页网址骨外科二病区兼聘教授王新家主任医师和博士后马逸飞分别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顶级期刊《肿瘤免疫治疗杂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2020年影响因子13.75)发表题为Immune checkpoint blocking impact and nomogram prediction of COVID-19 inactivated vaccine serocon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 propensity-score matched analysis的论文。这标志着我院在肿瘤免疫和新冠防治的公共卫生研究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该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各类实体性肿瘤患者中,已批准使用的新冠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可耐受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我国肿瘤患者较多为老年患者,因长期进行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免疫功能发生改变,是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的高发群体。在疫苗接种开始进行推广的初期,此类患者因潜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问题,往往拒绝接受疫苗接种。另外,国际和国内肿瘤学界认为,此类患者可能会对各类新冠疫苗产生较低的免疫应答或严重副反应。因此,医学界对于肿瘤患者,特别是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能否接受疫苗存在较大争议。

在严峻的抗疫形势下,肿瘤患者亟待接受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免疫。王新家主任医师牵头五家三甲医院(银河集团9873入口首页网址及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招募了注射疫苗的肿瘤患者。经过严格的统计学论证和相应的样本量作为支持,此研究首次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模型,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疫苗并不存在相互作用,首次使用较大样本的肿瘤患者设计了疫苗抗体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独立验证。该研究意义深远,在关键节点上,打消了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方面的疑虑,为正在进行临床治疗的相关患者和临床医师吃下定心丸,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推广,特别是急需疫苗预防群体的疫苗接种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撑。

本文第一作者马逸飞,系我院骨外科二病区博士后,师从现任肿瘤医院院长王新家主任医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诊断、预后评估和免疫治疗。


【拓展阅读】

论文摘要

背景:迄今为止,很少有报道讨论进PD-1受体阻滞剂(PD-1B)对肿瘤患者免疫或疫苗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各类风险因素导致血清学的改变仍未知。该研究旨在探讨PD-1B对疫苗接种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并研究与疫苗接种后血清学阴性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项目为多中心、多组平行对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本项目纳入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研究PD-1B与疫苗接种结局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纳入病人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以1:1匹配(head-to-head)比较血清阳性转化率和免疫/疫苗接种相关不良事件(irAE和vrAE)。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开发预测血清阴转风险的预测列线图,并在独立队列中进行了验证。

结果:接受PD-1B治疗或COVID-19疫苗接种的实体肿瘤患者被匹配到三个队列(分别为vac+/PD-1B+、vac+/PD-1B-和vac-/PD-1B+ )。在vac+/PD-1B+队列、vac+/PD-1B-队列和非肿瘤对照组中,68.1%、71.3%和80.5%呈血清学阳性。除轻度皮疹外,在PD-1B治疗的队列中未观察到irAE或vrAE升高。接种疫苗的肿瘤患者的血清转化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由此,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因素包括年龄、病理分型和化疗,该列线图预测了疫苗接种后阳转失败的风险,并在独立肿瘤队列中得到验证。


【论文链接】

https://jitc.bmj.com/content/9/11/e003712


(供稿:附二院科教科、骨外科二病区)